C503企業資源規劃實驗室
成立宗旨:
在產業激烈競爭的環境下,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類似的現象在產業的作業環境中重覆的發生:
現象一:焦急的客戶與業務代表久候著生管人員訂單交期生產狀況的回報。
現象二:產銷協調會議中,業務與生管人員對緊急接單與產能上的爭執。
現象三:現場作業員拼命的加班,但產出量總還是落後。
現象四:生產現場到處堆積著後工程或客戶退回重修(Rework)的產品
現象五:生產現場到處堆積著許多材料,但停工待料的狀況仍持續不斷。
現象六:每批出貨給客戶的產品無法掌握或及時掌握成本,以致預估利潤與實際
利潤差異很大,甚至流血輸出。
現象七:企業每月營運結果與財務報表常到次月底才能提供高階主管做為回顧與
參考(因時效性與正確性不足)。
現象八:在企業快速成長與多元化、國際化的過程造成組織與作業的失控。
現象九:在全球分工下,材料、組件與產品的快速後勤支援的需求。
(Global logistical Management)
這些現象只是企業經營循環異常中具代表性,我們將這些接單、排程、品質、服務與成本與財務問題彙總追溯其根源,發現問題的根源來自外在環境的快速變化與生產接單彈性的不定,而這二者是相互影響的。以外在環境變化而言,
由70、80年代高度經濟成長帶來物質生活的豐裕,進而消費者會追求個性化、高級化及強烈追求生活的舒適性與精神上的滿足,結果使整個製造業發生很大的變化,這種結構的變化反應到以下的六種結果:
1. 消費者需求導向,追求個性化、高級化與多樣化
2. 產業人力的嚴重缺乏
3. 國際化與全球分工與運籌管理需求
4. 競爭的白熱化
5. 管理的變革與企業的再造
6. 市場快速變化與回應(Quick Response, QR)的需求
台灣廠商以高度彈性與快速反應為競爭的利器,而這種彈性的要求造成廠商生產作業的變異性倍增,而廠商現行的作業方式與系統(MRP系統)並無法及時掌握生產狀況造成在規劃面上訂單、預測無法與排程 相結合、排程無法快速反應產品與訂單的變化,在執行面上排程的變化無法及時反應到生產與材料供應,而生產上的變異(生產、品質、產能)又無法及時反應即反應到業務單位與客戶,這造成訂單回應緩慢、產能無法掌握、材料使用混亂、產品產出量落後、產品品質不穩,交貨錯誤或延誤,過多的無效工時(加班、檢驗、重修Rework與怠工等)與過高的材料庫存導致產品成本的失控與客戶滿意度低落,這種惡性循環的結果嚴重挫傷了企業的競爭的能力,終致失敗。
為了徹底的解決這些問題,專家與學者發展了一套在管理與系統下的理論與技術,在管理上業者可以應用重建工程Re-engineering的技術對企業的組織、制度與作業流程重新加以規劃,朝著簡單化、合理化與效率化的要求做以達成組織減肥,作業整合的目的。在應用系統面上,它在規劃與執行面擴大MRP II (製造資源規劃)與JIT (及時生產)系統的應用,並整合現場管理系統與自動化設備介面形成成ERP系統的架構與供應鍵(Supply Chain)的流程;對內而言,它整合企業體之多元資源,透過系統的最佳規劃與分配以達資源之有效應用,並透過現場作業系統化與資料即時收集、分析與回饋促使生產現場透明化與自動化,進而提昇企業的快速應變的能力;對外而言它透過網路與系統來有效結合客戶與廠商形成水平或垂直整合虛擬企業之全球競爭實體,這就是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的起源。
ERP系統的用途與特色:
(1)、提供企業在配合國際分工的過程中從接單設計/生產(BTO)至全球運籌管理
(Global Supply Chain)的整體系統架構與功能。
(2)、提供企業由銷售收款、採購付款、生產、薪工、融資、投資等完整八大管理
循環所需應用功能。
(3)、提供從自動化設備連線到生產管理與監控全套生產自動化之軟體。
(4)、建構未來虛擬企業與電子商業(E-Business/E-Commerce)所需各項整合之功能。
(5)、提供管理階層決策所需之即時整合之資訊(Executive/Decision Information)。
(6)、量身定做的企業整體解決方案(Total Industry-Specific Solution)。
(7)、採用主從式架構(4GL,RDB)來建構分散處理之環境(Distribution Computing)
(8)、以開放策略來提供多廠牌、平台與資料庫整合之功能。
(9)、結合OLTP/OLAP(線上交易處理/分析)技術與資料庫、資料倉儲,以快速資料
擷取、處理、分析與展示之能力來開發主管決策管理系統。
(10)、透過應用軟體與群組軟體(GroupWare)的結合提供提供企業電子表單與線上
簽核之工作流程管制。
(11)、透過Intranet/Internet/Extranet中EDI與WEB的應用以提供企業內/外部全球
之 整合以支援未來電子商務(EC)之環境。
進到廿一世紀全球分工與競爭的年代,內部的資源整合已不足以表達全球競爭之需求,企業必須強化其ERP系統進而整合SCM (供應鍵管理)系統功能與Internet Web與Work Flow技術以有效結合外部資源形成虛擬競爭實體以因應未來全球競爭與電子商務之變局。
企業資源規劃實驗室成立的宗旨是要將本系在企業資源規劃這個領域的老師以及利用本系在企業資源規劃的資源做一個整合,並且配合本系的發展目標 – 企業e化而成立一個教學及研究中心。藉著與外界的產業界,顧問公司以及資訊公司產學合作的機會,一方面增加老師的實務經驗,另一方面提供實務工作機會給學生,讓同學藉由實習的機會可以學以致用。
主要研究領域:
1.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 企業資源規劃
2. 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 客戶關係管理
3. APS (Advance Planning Schedule) -先進規劃與排程
4.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供應管理
5. MES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 製造執行系統
課程規劃:
一年級 |
二年級 |
三年級 |
四年級 |
計算機概論 |
生產管理 |
專案管理 |
知識管理 |
計算機程式 |
物料管理 |
顧客關係管理 |
企業電子化實務專題 |
|
品質管理 |
企業資源規劃 |
供應鏈管理 |
|
電子商務 |
企業電子化 |
電腦軟體應用乙級檢定 |
|
資料庫管理 |
|
|
設備內容:
【現有軟體】
1.Windows 2000 NT Server
2.Windows XP
3.鼎新Workflow ERP
4.鼎新CRM系統
5.Adexa System
6.慧盟企業流程設計與管理平台
【現有硬體】
1.Core 2 Duo
2.IBM System x3400中階伺服器1台
3.Intel Pentium 42.8GHz (
4.廣播教學系統1套
5.儀器架1套
6.電腦桌22張
7.電腦椅46張
願景或產出
實驗室願景:
建構完整企業電子化管理架構,充實企業電子化學群教學與實作。
成立與企業電子化管理相關之證照認證中心,輔導學生參加各項相關證照考試,提升學
生考照能量。
建立產學合作平台與場所,提昇產學合作能量。
推動跨院或跨系計畫之進行,擴展與其他科系合作。
輔導學生進行企業電子化管理相關專題與個案製作,使學生能夠更加貼近實務。
支援教師專業研究,發表高品質的學術論文。
開發數位教材與認證教材,支援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提昇教學與學習效果。